第一百八十七回 甘同梦永夜听鸡声(3/4)

起来,一路都筑了许多水闸,随时开闭,节制运河的水量。遇着那水浅年分,粮船不能行走,便把第一闸的水放到第二闸来,等粮船差不多要走到第二闸的时候,却又把第二闸的水放到第三闸来。这样一闸一闸的过去,直要等得粮船过了水浅的地方,方才把末一闸的水又逐段的倒放过来。那运河水势最大的地方,就是淮安以南、扬州以北的一段。运河之西有高邮湖、邵伯湖、白马湖、宝应湖,运河之东有吴公湖、大枞湖、获金湖、广洋湖,水势都甚汪洋汹涌,也都有一百多里长、六七十里宽,都流运河,和运河竟是通连的一般。更有安徽、江苏界的洪泽湖,也是流运河的。

看官,请想这般的许多湖泊都是流运河的,把运河当作漩窝之地,众水所归,小小的运河能有多大的气魄?遇着天水浅的时候,还不要紧。遇着个雨水过多、河水泛滥的时候,那里容纳得下?所以那个时候,漕运总督在运河东西两岸,筑起两条极高极坚的堤岸,在堤岸中间开一个节制水量的水门。每逢水浅的年分,便把水门开了,放进东、西两湖的水来。逢着水满的时候,便又开了水门,把运河的水放进东、西两湖去。借着这两条堤岸,做个运河的紧要机关。年年修造,岁岁兴工,也不知花费了许多帑项。淮、扬一带地方,也借着这个运河的力量,水旱不荒,年年的收成十足。

到了后来,河运改了海运,又省力又神速,并且还节省许多经费,政府便把漕运的事永远改了海运,把漕运总督一缺也裁掉了。自此以后,这条运河便永远没有来挑浚,这条堤岸便永远没有来修整,由着他年月久的淤塞坍塌,没有一个来理会,直把这淮、扬一带的东西两岸渐渐坍塌得一个净净。那东、西湖的水,便一古脑儿都流运河里面来,却没有了开闭机关,只有来路,没有去路。

一条运河里面安放不下,便都顺着下流一带灌注进来。那班淮、扬的百姓正眼的望得田禾成熟,大家高兴。那里知道被水一冲,都冲得个一物不留,一茎不剩。

今年如此,明年也是如此。一班百姓,还大家只说天公降饥荒,没有一个知道是运河年久失修,以致湖水顺势灌的缘故。那淮、扬一带的居民,都是穷苦的多,富饶的少,那里禁得起这样的年年饥馑、岁岁凶荒?自然便都是流离转徙、奔走道路起来。一个个都是扶老携幼的望着镇江府、常州府、长江下流一带的地方来逃荒就食。常、镇两府的地方官,见这班饥民越来越多,到得后来连那淮、扬、徐、海三府一州的饥民,大家都逃避过来。地方官一时没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地址发布邮箱:dybzba@gmail.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