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六章 古老习俗(1/5)
佘琅见官道边一条分岔路上有三匹滇马在悠然漫步,竟然没有牵引或驾驭,颇感怪异道:“妈,您看,谁家怎么不小心,竟然连马儿都看不住。”
刀白凤哧哧笑道:“傻孩儿,这三匹滇马不是走失,它们是载完物品后自己回家呢。”佘琅莫名诧异,百思不解道:“竟然有这等事?难道主家不怕马儿被
牵走呀?”刀白凤回
伸手捏着他
脸,又
又嗔道:“你真是在王府里呆傻了,妄为大理王子,连这事也不知道?!我们大理民风淳朴,谁会做这种损
不利己的事呀?”
“一匹滇马值不少银子吧?怎么说无利可图呢?”佘琅困惑道。她耐心解释道:“正因为马儿贵重,一般的平民根本买不起,偷去了又卖不出去。若是贱卖吧,立即会被识
。能买得起马匹的大豪族一般也不买来历不明的马匹,以免引起误会,发生纠纷。要是富豪认得偷马贼,就等于自寻死路,你说这是不是损
不利己呢?”
佘琅问道:“就算卖不出去,偷了马匹,至少可以留着自己用啊?”
“村寨的每户家,相互都是知根知底的,某户
家突然多了一匹马,岂非明摆着告诉大家这马儿来历不明?这家
还怎么做
呀?全村全族都会因此蒙羞的。所以许多用不起马匹和耕牛的村寨,
脆就规定,不许马匹和耕牛进
村寨,以免给村寨带来灾祸与羞辱。”刀白凤答道。
事实上,在南邵大理的历史进程中,曾经发生过平民偷牛马的事件,而导致整个家族失去身自由,沦为农
;甚至也发生过,贪得无厌的恶毒
隶主或封建领主,故意用耕牛或马匹嫁祸平民村寨的民众,从而达到霸占他们土地家产甚至占有他们
身的邪恶目的。受到血泪教训的苦难民众,为了避祸,遂立下这种在现代让
无法理解的规矩,并世代传承下去。
隶主的恶,刺激或反而引导了民众普遍的善,可见善恶是相互依存的对立统一关系。直到近千年后的现代社会,云南一带还有不少村寨依然保留不许外来
牵着马匹与耕牛进
村寨的这种古老习俗,但他们绝大多数
,都不清楚形成这一风俗习惯背后的根源与成因。现在,大多数经济较为发达、与外界
流比较多的区域早已移风易俗,不再沿袭这类给生活生产与旅游带来不便的习俗,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。
佘琅犹自不服道:“偷了马匹,至少还能宰了吃呀。”刀白凤回首用异样的目光凝视他片刻,谔然嗔怪道:“誉儿怎会有如此不堪的念?这不像是你的个
啊。”佘琅大窘,连忙辩解道:“孩儿当然不会偷马,但总要明白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